首页 > 新闻中心 > 精彩书评 > 正文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媒体关注
精彩书评
微信精选
行业信息
 
快捷通道
新书速递
资源下载
图书推荐
精彩书评
招贤纳士
邮购须知
《近20年台湾文学创作与文艺思潮》评介
发布日期:2012-11-20   浏览次数:

作者:澄 源


作为“当代台湾文化研究新视野丛书”(“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一种,朱立立和刘小新合著的《近20年台湾文学创作与文艺思潮》2012年9月由江苏大学出版社推出。这部著作以“解严”(1987年)后20年来台湾文学创作与文艺思潮为讨论对象,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集中探讨近20年来的台湾文学创作,下编着重阐释近20年来台湾文艺理论思潮。

一、上编:“近20年台湾的文学创作”

本编选取在当代台湾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作深入的个案分析,并从中探讨近20年来台湾文学创作的审美特征和精神诉求,分析当代台湾文学知识分子在时代大转型过程之中的价值焦虑与精神超越的心路历程。基本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王文兴的长篇力作与现代主义精神的再出发”。台湾现代主义文学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后,现代主义在台湾还有没有新的发展可能?本章以王文兴的《背海的人》(下)为中心,探讨台湾现代主义小说再出发的可能方向。本章试图从小说的主角“爷”——个当代汉语小说中的现代“奇人”形象身上探索其复杂的构成元素,辨析台湾现代主义文化政治和反讽美学。

第二章:“郭松棻、李渝等作家文学创作的艺术回归与精神救赎”。郭松棻、李渝等是保钓一代的青年知识分子,90年代以来,他们的文学创作重新引起台湾文坛的高度重视。郭松棻、李渝等的“回归”以及学界的多元化解读意味深长,构成了当代台湾文学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本章集中分析郭松棻、李渝小说的历史记忆与创伤叙事。

第三章:“朱天文、朱天心等眷村作家的精神困境与审美超越”。眷村中成长起来的外省第二代作家是近20年来台湾文坛的重要力量,在当代台湾风云变幻的历史巨变中,他们的创作以其特有的感性与角度美学地呈现出沧桑巨变对个体心灵的深刻而复杂的影响,书写了外省第二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认同焦虑。本章以朱天文的作品为中心探讨眷村作家因应时代巨变的美学方式:感觉主义书写与“阴性乌托邦”。

第四章:“李永平小说的‘文化中国性’和美学现代主义”。作为马华旅台作家的重要代表,李永平以其独特的审美感性和语言形式深刻地介入了当代台湾文学史的建构。本章以李永平的长篇巨制《海东青》为中心探讨离散书写和“文化中国性”在当代台湾文学与文化场域中的特殊形态与意义。

第五章:“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创作研究:以李昂小说为观照中心”。“解严”尤其是90年代以来台湾女性主义文学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征:中产阶级趣味与叙事特色;自觉的女性主义以及性别政治意识;渗透了后殖民与后现代色彩;自觉的乡土或本土意识。本章以李昂创作个案为中心管窥90年代以来女性主义创作的历史变迁。

第六章:“林耀德、张大春、王幼华等作家的历史叙事与都市书写”。 “历史叙事与都市书写”是9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创作的两大核心内容,本章以林耀德、张大春、王幼华等作家为中心探讨台湾文学的历史反思意识和都市经验。

二、下编:“近20年台湾的文艺思潮”

20世纪90年代后台湾的文艺理论思潮显得更为复杂和多元,甚至滑动多变,形成多元喧哗、歧义横生的思想格局。后殖民批评、本土论和左翼论述构成了当代台湾文艺理论思潮的三大重要流脉。本编基本内容分为以下九个部分:

第一章:“‘解严’以来台湾文艺思潮的发生语境和复杂面相”。1987年“解严”至今,中国台湾地区的社会文化思潮风起云涌、变化多端,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了巨大的断裂与冲突。理论思潮在其中起着“先锋”的作用,人文知识分子对政治场域的介入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章集中讨论台湾文艺理论思潮的内在历史脉络和思想场域。

第二章:“台湾文学本土论的产生、发展与演变”。本章将梳理“本土论”思潮的形成与演变,讨论“本土化”论争中台湾知识界的分歧,阐释本土主义思潮极端化发展与“台湾文学论”话语霸权建构的关系,并分析台湾知识界对“本土论”的诸种反思、批判与解构。

第三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分化(上):传统左翼”。本章主要讨论传统左翼参与的一系列理论论战和具体的社会文化实践,进而探讨阶级观点在当代台湾思想和理论场域中的角色、意义与问题,探讨传统左翼如何应对当代台湾社会急剧变化了的现实。

第四章:“20世纪90年代以来左翼文学思潮的发生与分化(下):新左翼”。本章内容包括以下方面:新马克思主义在台湾的传播;民间社会理论的兴起与文学论述;后现代与左翼的结合及其话语实践;民主左翼思潮的形成,着重探讨“新左翼”文艺理论思潮在台湾的发生语境、理论资源、问题意识和论述策略。

第五章:“以后现代、后殖民为主体的‘后学’思潮”。本章认为后殖民在台湾一定程度上已经被“本土论”所挟持,丧失了“向权力说真话”的批判能力,后现代批评谱系有存在和重建之必要,因为它或许可以成为新的权力中心的一种制衡和批判的思想力量。

第六章:“殖民主义、现代性与‘殖民现代性’”。本章梳理了台湾思想界对“殖民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辨析隐含在其中的种种分歧,并探讨“殖民现代性”问题是如何深刻地嵌入当代台湾理论思潮的脉动,又是如何曲折地渗入当代文化认同的形塑过程。

第七章:“批判的文化研究与阐释台湾的多元视域”。90年代以后,文化研究的兴起已经成为当代台湾重要的思潮和文化现象,它意味着台湾批判的知识分子寻找到一种介入当代现实的论述方式。《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其“文化研究”正是朝着批判性的、多元开放的而且具有历史阐释力和国际主义精神的方向发展,而“文化研究”也越来越成为《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建构“民主左翼”的批判论述的重要场域。

第八章:“女性主义、同志论述与‘性别政治’”。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与批评是“解严”前后令人侧目的一股具有冲击性的文化浪潮。台湾的女性主义、同志论述与“性别政治”话语积极参与了台湾社会转型的文化构建。情欲书写、同志/酷儿题材成为女性文学叙事的重要面相。

第九章:“多元文化主义思潮”。本章集中讨论台湾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兴起背景、意义与局限。

《近20年台湾文学创作与文艺思潮》采用文本个案细读、话语谱系解读、精神分析与知识社会学相结合、审美分析与意识形态辨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涉及近期台湾文坛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理论思潮进行解读,同时梳理这些个案所置身的话语谱系,并结合精神现象分析方法与知识社会学的范畴解剖作家心灵世界以及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该著对90年代以来台湾重要作家作品的文本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台湾文学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台湾社会转型所产生的种种问题。

“解严”后,台湾文艺思潮呈现为多元复杂的文化光谱,本土化是其间最突出也值得认真审视、反省和批判的思潮;同时后现代、后殖民、女性主义、左翼等文艺思潮也起着相当重要的相互抗衡、质疑、互动等作用。该著体现出敏锐新颖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视野的前瞻性,探讨的多为急待明辨却尚未得到大陆学界深入揭示的重要问题。如“殖民现代性”概念对台湾文学研究和文化认同的影响,台湾人文知识界借助文化研究介入当代政治场域的状况辨析,乡土意识与本土论的思想差异,台湾作家和知识分子认同意识的复杂性,台湾文学界对“后殖民”理论的扭曲与误读现象及其对台湾文学史重写运动的负面影响。此外,将近期台湾文学创作进行美学的意识形态分析,对近期文艺思潮进行问题式和谱系式辨证,辨析当前台湾文学知识分子的思想与精神状况,分析研究晚近台湾文艺思潮的矛盾运动与结构变迁,可以增进我们对当今台湾文学、文化潮流乃至知识分子思想脉动的了解和认识,帮助我们把握当代台湾社会的思想状况。

 
 
Copyright © 2021 江苏大学出版社.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301号
电话:0511-84446464 邮编:212013
微店购书更快捷
扫一扫
传播先进文化 促进社会进步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